搭乘日期:2014/08/09 14:00
台中的 BRT 鬧的沸沸揚揚,有鑑於媒體的報導越來越不具參考價值,還是親自走一趟比較實在。
根據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運輸管理科的「認識臺中市快捷巴士(BRT)系統」文件說明,BRT 具有五大特點:車輛、專有路權、車站、ITS智慧型運輸系統以及月台,搭乘當天,車輛及專有路權的部分算是已經完成,月台與車輛間的閘門也已經正常運作,車站內其他設施如車外收費所需的進出站閘門、自動售票機硬體已經完成,但尚未上線運作,到站即時資訊也還沒完成,車站則像是工地,很多地方還沒整理好,ITS 最重要的行控中心也還沒完成,現在 BRT 沒有優先號誌,一樣要等紅綠燈,堪稱 BRT 快捷系統裡面最重要的 ITS 都還沒完成,就草草讓民眾試用,完全不知道台中市政府在急什麼!
另外,為了避免 BRT 專用車道造成台灣大道更嚴重的塞車問題,台灣大道由「3快車道 + 1慢車道」調整為「2快車道 + 2慢車道」,因此要將慢車道的路邊停車格全數取消,這部份也還沒完成。另外政府也規劃在 BRT 正式上路後,慢車道將無公車或僅剩少許公車行駛、靠站,因此未來公車路網也會跟著調整。
這次從台中車站出發,到中正國小站下車折返,時間不夠沒辦法每個站點巡禮過一次。
BRT 和公車很大的一個不同之處是 BRT 採用進站購票刷卡,如果手上沒有多卡通(悠遊卡、台灣通、一卡通等)相關的交通電子票證,必須要先在售票機購買代幣後才能進站,當天售票機沒有開機,機器上面相關的只是也都還沒貼上,所以什麼資訊都還看不到。
售票閘門也尚未啟用,所以當天是不需要刷卡就可以進站搭乘,台中車站和中正國小站的閘門一樣,都是中間較寬、兩側較窄的通道,沒有指示時有點看不出來行進動線,等系統開機後應該會提示乘客該走哪個閘門進出。
一輛車有三個車門,都在右邊,站內和車道之間也共有三個閘門,因此乘客無法直接跨越車道進出站,車輛到站後閘門會同步開啟,乘客則直接上下車,不需要像公車一樣還要排隊刷卡,上下車速度快上許多。
BRT 台中車站本身的地理位置非常差,BRT 之外還有公車站,因此搭公車的人一定要穿越 BRT 車道,這種先天設計不良的問題,應該很難有效解決。
上車後,整體感覺和公車車輛差不多,設計者沒有把公車和 BRT 車體設計出明顯的區隔,頗可惜的,讓人仍然有種只是在搭公車的感覺,而不是搭乘一個新的快捷運輸系統。
搭乘 BRT 時可以攜帶折疊式自行車,因此車上也有放置的地方,算是不錯的設計。
最爛的設計莫過於等同於一般公車下車鈴的「緊急下車鈴」,按鈕放置的位置、高度以及按鈕突出的設計,誤觸的機率應該非常高,不小心靠在欄杆上就會按到了,抓欄杆的時候也很容易壓到,完全不知道設計這個緊急下車鈴的人在想啥!
另外上車的時候,司機一直喊說有人動到車窗擊破裝置,請乘客把槌子放好,但看起來是沒人動到,後來司機只好在某個站臨時停車,親自一個一個檢查。
運氣很好剛好遇到中正國小站正在進行驗票閘門的作業系統安裝,趁機拍了些照片。每個驗票閘門看起來就像是一台 PC,透過 Clonezilla 進行系統複製,完成後設定系統時間,即可上線運作。
使用的作業系統是帶有桌面環境的 Ubuntu Linux,閘門的指示螢幕就是一個全螢幕的程式。
進出站閘門的設計和捷運類似,如果使用電子票證搭乘 BRT,直接在黑色的那塊區域感應票卡(未來上面應該會貼上指示貼紙),如果是單程付費,先在購票機購買單程票硬幣,進站同樣在黑色區域感應,出站時則將單程票硬幣投入孔中繳回。
BRT 是個值得肯定的好交通建設,但是被台中市政府搞成罄竹難書,真的要仔細看看到底是誰做了這種草率上路的決策,又是哪些人支持這樣糟糕的決策。根據其他人之前試乘的紀錄,目前 BRT 的施工進度勉強只能說完成 60% 而已,台中市政府竟然在 50% 不到就開放預約試乘,目前則是已經全面開放試乘,如此草率的決策,讓民眾對於 BRT 的第一印象如此糟糕,完全感受不到 BRT 的整體優點,實在是糟糕至極。
參考資料:
- 認識臺中市快捷巴士系統(BRT) – 臺中市政府 100年11月15日
- 認識臺中市快捷巴士(BRT)系統 –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 2012-03-19
- 初體驗。台中快捷巴士BRT(公車捷運)試乘,車體車站設備大公開,路線圖通車時間計算,平穩舒服好坐(8/1更新) – 水星人的怪咖時代 2014-07-01